首页 关注 > 正文

建文帝如果不出逃,就在宫里坐着,朱棣敢杀他吗? 全球热闻

2023-03-07 08:01:48 来源:哔哩哔哩 分享到:

公元1402年(明朝建文四年),历经四年的靖难之役,以燕王朱棣攻下南京,建文帝朱允炆或是自焚或是出逃而告终。燕王朱棣成为大赢家,于当年登基为帝,是为明成祖朱棣。


【资料图】

失败者建文帝朱允炆不只是帝位被夺不知所踪,更是连存在感都被剥夺。朱棣登基以后直接将其年号“建文”取消,将其在位的4年算入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时间,于是明太祖朱元璋由在位31年,变成在位35年。

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明朝对于建文帝在位的四年都称之为“革除年代”,称建文帝为“革除君”,直到明神宗万历帝时代,明朝官方才承认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年号。

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最后下场,连官方记载《明史》都是不确定,有着两种说法。一是“都城陷,宫中火起,帝不知所终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,越八日壬申葬之”。意思是建文帝是自焚而死。

二是“或云帝由地道出亡。后滇、黔、巴、蜀间,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”。意思是建文帝逃跑出家为僧了。

可以说《明史》不确定的记载给了大家太多的想象空间,使得这场叔侄厮杀的最终结局,变得不是那么血腥残酷。最起码朱棣没有亲手杀死侄子朱允炆,而且朱允炆很有可能逃走,并且以出家人身份得以善终。

那么今天贫道来分析一下,如果建文帝朱允炆不自焚或者逃跑的话,而是坐在宫中等待朱棣到来,朱棣会怎么样?敢不敢杀他呢?

首先参考靖难之役以后,朱棣对于建文帝旧臣大规模而残忍的清洗,还有他登基以后,两次改修《太祖实录》,加入不少夸奖自己的记载,有着明太祖朱元璋欲立他为储君的夸大之意。

以这两点来看,明成祖朱棣肯定敢杀建文帝朱允炆的。当然敢杀是一回事,采取什么的方式就不好说了。

一是腹黑说,朱棣在拿下金川门以后,并没有马上进攻皇宫,很有可能朱棣早就算计安排好了,不会给建文帝朱允炆见自己的机会。不然两个人见面,一个是代表正统的皇帝,一个是看似清君侧实则造反的藩王,见面以后多尴尬,更何况建文帝朱允炆还有不少文臣支持,这样实在是不太好收场。

再参考建文帝自焚而死的记载,所以很有可能即使是建文帝在宫中等着朱棣,朱棣一定不会给他见自己的机会,当然方式肯定很隐晦。

二是先逼其逊位,然后再使其“病逝”。

朱棣在拿下南京金川门以后,并没有顺势攻入皇宫,按照史书记载是“还驻龙江”。

朱棣为什么这样做呢,有可能是安排好一切,不给建文帝朱允炆见自己面的机会。更有可能是朱棣再给建文帝自处的时间,要么迎接自己,逊位让国,要么建文帝自己把自己安排到西方极乐世界吧。

参考宫中起火以后,朱棣连忙派人救火的情况来看,朱棣很有可能是想让建文帝逊位,将帝位交给自己,这样具有一定的正统合法性,然后再让建文帝朱允炆不久以后“病逝”。

三是最直接的做法,趁着兵荒马乱之际,直接杀死建文帝朱允炆。

杀死以后,再说说建文帝是自焚而死,然后记载下来,同时又给世人留下想象空间,说建文帝有可能是出逃不知所踪了。

毕竟修改史书这种事,朱棣也不是没有干过。

所以总结来说,建文帝朱允炆如果不逃跑不自焚,就那样在宫中等着朱棣,朱棣是肯定敢杀他的,只不过杀他的方式会有所不同。

有可能不给他见自己的机会,安排他自焚什么的。有可能逼他逊位让国,再找机会毒死他,使他“病逝”。有可能是叔侄见面,直接结果了建文帝,然后有选择性地编造一段历史,记载于史书之中。

贫道说完自己的看法,那么大家怎么看呢,朱棣敢不敢杀建文帝呢,会以什么方式呢?欢迎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。

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,顺便关注天天,关注天天不易走偏,人均寿百,年入千万

关键词: 很有可能 明太祖朱元璋 靖难之役

x 广告

4.2万余名残疾人有了专属辅助器具

市残联辅助器具中心为我提供的这辆轮椅,可以躺可以坐,时间长也不太累。由于交通事故导致高位截瘫,张家口市桥东区重度肢体残疾人边海卧病

大庆航空救援支队张家口驻防队伍圆满完成任务

近日,在跨省驻防460余天,圆满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森林防灭火、应急救援等安保任务后,大庆航空救援支队张家口驻防

张家口宣化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全面提升登记服务工作效率

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,半个小时就办完了,没想到这么方便。近日,在宣化区不动产登记中心,前来办理房屋抵押手续的市民孙淑苗高兴地对记者说

助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张家口开展“春风行动”网络招聘活动

为保障企业用工需求,助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,今年以来,张家口市人社部门联合工信、民政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网络招聘活动。

张家口举行坝下片区春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

近日,张家口举行坝下片区春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。72个项目集中开工,总投资256 7亿元。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中,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6个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太平洋地质网 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22016495号-17   联系邮箱:93 96 74 66 9@qq.com